第227章 京中的兩封信
關燈
小
中
大
第227章 京中的兩封信
五月,原本是大唐最受歡迎的月份之一。
因根據假令,五月除了端午的休沐外、下半月還有十五天的田假,以供官員們‘農忙’。
簡稱放假月。
但今歲,許多朝臣站在大朝會上,就覺得接下來要放的這個‘田假’,簡直是……諷刺啊。
這是特意趕在他們放‘田假’前,告訴他們,你們將要保不住自己的田了嗎?
裴行儉讀完長長的一串勸農使名單後,含元殿鴉雀無聲。
還說什麽?
這天後的詔書才下,吏部所有的勸農使居然都選好了!而且之前竟然一絲風聲不漏。
也是今年旱情的緣故,哪怕吏部尚書親自選了許多擅術算的低等官員,又調了長安城周邊不少縣尉回來,朝堂之上都只以為是為賑災事。
如今想想,吏部尚書選了許多縣尉……而縣尉的職責是什麽?雖只是小小九品官,但卻正好管著一縣年收耗實庶務(糧食局),還有一條就是負責查收率課調!(稅務局)
這也是裴行儉選人的原則:全是有基層經驗,真正與當地鄉裏打過交道,下過田畝的官吏。
總之,聽裴行儉念完後,世家朝臣們幡然而醒:這就是預謀已久啊。
他們甚至開始懷疑,這姜相驟然病歸,不得不離開朝堂去做什麽巡按使,莫不是帝後、東宮與姜相一起做的戲吧!
要不是生此事的主力,東宮屬臣李義琰還正蹲在河渠旁看河渠,他們更要這樣懷疑了!
見天後將人都選好了,朝臣們自知反對也無用,只好另想法子——
然能壓住攝政天後下詔的,也唯有皇帝了。但,時值端午盛夏,皇帝一如既往病的厲害,除了天後、兒女和長樂公主等幾個同胞姊妹,其餘一個人也不見。
這再想求情,也得見到人才行啊。
若說求東宮……現在東宮上下朝臣皆是帝後換過的人,去求東宮簡直是自投羅網啊。
這一日大朝會上,天後鳳目微揚,神色威儀端凝中又帶了幾分和悅:“端午值中夏,炎天暑熱,諸卿保重。”
**
這日裴行儉回到家中,就見家中多年老仆看到他還驚了一下,然後立馬擡頭看了看日頭問道:“今日郎君怎麽這個時辰就回府了?”
這一問,簡直問出了裴行儉一把辛酸淚。
說來,這是自姜相離朝後,他第一次回府比夫人庫狄琚要早。
於是庫狄署令從署衙回到府中時,見到他還特意行了個見上峰的官禮,笑道:“恭喜裴尚書,終於能歇一歇了。”
裴行儉原本正端著一杯苦參飲放空自己,聞言不由帶笑,也特意起身回了個官禮:“多謝庫狄署令。”
夫妻倆這兩三月,能坐下來說說話的時間也不多。
今日正好有空,裴行儉就與夫人說起,準備將蘇味道和王遽(王勃次兄)調回吏部為郎中之事。
若是吏部人員調動的私密公事,裴行儉自是不會透露於家人哪怕是夫人,譬如剛過去的選勸農使之事,他在家中也未漏一點風聲。
正如庫狄琚也從不與裴行儉說起城建署的事兒。
但這回又不一樣——
蘇味道和王遽,皆是裴行儉的女婿。他們要調任回京,裴家兩位小娘子也要回京。
庫狄琚的記性很好,很快想起:蘇味道現為鹹陽縣令,王遽現為代州別駕,總之,都是京外官。
將兩個京外官調回京城,還是調回吏部,尤其還都是自家女婿。
庫狄琚不由問了一句:“你如此不會被禦史彈劾嗎?”
他話音剛落,就聽裴行儉說了一句:“若是有人疑我,就彈劾罷,令我別幹吏部尚書了。”
庫狄屬令:嗯?這種話聽起來怎麽還有點耳熟呢。
裴行儉擺爛了一句後,又正色道:“我是量才而用,天後也是首肯的。”
他若真要徇私提拔家人,他自己還有兒子呢,也都在外為地方官。
為何非要用女婿?
還不是因為兒子不如女婿,畢竟……兒子是自己生的,能不能繼承自己的本事,這個看天意。
而女婿卻是按照自己心意選的!在幹活上,還是女婿好用。
曾經庫狄琚就無語過,裴行儉大概是吏部的官當久了,選女婿就像是選下屬——他對這兩個女婿的評價就是:“此二子
,皆吏部銓衡才。”[1]
“他們也都在外面歷練幾年了,該回來了。”兩個人都是二十四五歲的年紀,正是體力精力旺盛又有一定經驗的黃金年齡。
庫狄琚聞言頷首道:“也好,兩位小娘子回京,說不得還能幫幫我。”
說來,兩位小娘子都是裴行儉之前病逝的夫人陸氏所出之女,並非庫狄氏的親生女兒。
但以庫狄氏的性子,本來就不是拘於內宅的人,自不會出現什麽繼氏夫人與原配所出的小姐勾心鬥角這些情形。
且因她與兩位小娘子年紀不過差十歲左右,比起繼母,倒是更像是姊妹。
這些年她還給兩位不在京中的裴小娘子,送過城建署的水泥工藝品(若不是內部人員折扣價,裴行儉一年俸祿都不夠)。
“正好近來城建署忙得很。”三月前安定公主處送了方子來,城建署這些日子都在試煉透明玻璃制品,之前出爐和吹制的兩批,都不是很滿意。
不光裴行儉忙,庫狄琚這幾個月也沒閑著。
於是聽到兩位她熟悉的,飽讀詩書聰敏明/慧的小娘子要回來,她第一反應就是,哎,可以當幫手。
裴行儉總覺得哪裏有點不對。
但他太累了,也就沒深想,點點頭:“城建署之事我不便多聽,你們商議著來吧。”
**
端午後,比一百多位勸農使到江南西道更早的,是飛表使。
姜沃收到了許多信函。
除了一定有的媚娘、曜初的信,以及朝中友人的信外,竟然還有一封皇帝的禦筆函。
見到皇帝熟悉字跡的時候,姜沃下意識就遞給了崔朝。
崔朝又遞回來:上面寫著的是姜卿親啟。
姜沃拆開來看過去,前面都是誇讚她在江南西道行事之詞。她直接略過往後看去——這些讚揚,在前幾日,帝後在往江南西道賜端午節禮的時候已經都見過了。
果然,俗話說得好:“老鼠拉鐵鍬,大頭在後面。”
皇帝的重點也在後面。
只見皇帝誇過她的行事,筆鋒一轉開始斥江南西道世家行事齷齪,竟妄圖賄巡按使以聲色犬馬。
而接下來,皇帝寫了兩句屈原《九章》裏的話來‘勉勵讚美’姜沃:“朕知姜卿品性清慎無暇,絕非‘變心而從俗兮’之輩,亦會‘閉心自慎,終不失過兮。秉德無私,參天地兮’。”[2]
姜沃:……
說來,這兩句話確實是讚揚人的品德,不因世俗而改變志向,謹慎無失堪配天地的良言。
但皇帝特意寫在世家要給她送‘門客’賄以聲色之事後,姜沃就直接認定,皇帝絕對是在對她陰陽怪氣。
這兩句話一出,姜沃眼前簡直幻視那個‘我在盯你’的貓頭表情包。
姜沃忍不住腹誹:陛下這人過河就拆橋的本質從來沒變過。她在這兒冒著風險給大唐‘燒鍋爐’,剛燒好一鍋水呢。
崔朝也看到了皇帝的禦筆信,於是在姜沃轉頭看他的時候,立刻舉手以示清白:“我未寫信告知陛下此事。”
姜沃嘆口氣,帶著關懷感傷的語氣道:“唉,陛下想來頭風又發作的厲害。”然後把信塞給崔朝。
“你幫我寫一封回信我再抄吧。”
禦筆信不能不回,但姜沃真不想回應皇帝這腦回路。
**
比起皇帝這封信,自然是媚娘和曜初的信更讓姜沃歡喜。
尤其是曜初的信。
她拆開信封後,就見信封裏掉出幾朵小小的白色幹花,是蕎麥花。
就見曜初信裏寫著,司農寺於這個旱季篩選出的蕎麥佳種,已經大批試種植了。
說來,蕎麥的畝產量是不如麥、稻的,故而不會大批量專門用良田種植。但蕎麥有個不可替代的好處,那便是可以與其他作物輪作換茬,在麥收之後再種植,避免了田地的空窗期。而且蕎麥耐旱,生長周期短,因此蕎麥才是重要的救災之物。*
今年,也是曜初第一次親眼見到大片的蕎麥田。
蕎麥是很少有的會開花的糧食。而且花開的特別漂亮——
“姨母,蕎麥花像是滿地雪一般。我摘了幾朵送給姨母。”
“只盼到了秋日,蕎麥豐收之際,會是個蕎麥豐年。”
*
而姜沃壓在書中的幾朵蕎麥花,還被玉娘看到了。
當然現在,沒有人叫她玉娘,人人見了她,都是喚周小娘子的。
其實按照律法,周小娘子該回到她家裏去。畢竟按照大唐律,
被‘逼良為奴’的百姓之子女,待引檢正身後,應問明父母所在處,將賣身文券廢除,官府重錄關牒,送還本家。
但她不想回去跟著爹娘。
以她這些年的經歷,若是回去曾經的坊中,不說周圍人會如何看她待她,只怕連家人都不知該如何對她。
周小娘子也不知該如何面對家人。
於是她再次鼓起勇氣,要求入掖庭——
掖庭中本來就有兩類宮人,一便為選長安城周邊良民之女入宮為宮人,還有便是原為私家奴婢,原主被抄家後沒入官中。
周小娘子已經恢覆了百姓身,原不必被沒入掖庭,但她還是想跟著姜侯一起離開這裏。
能進入掖庭多好啊,那裏都是女娘和宦官。
且她已經聽其餘女親衛說過,姜侯就是從掖庭女官走出來的。
周小娘子唯一擔心的就是,不知她這樣……姜侯願不願意收她入掖庭。
姜沃自是願意的。
但周小娘子至今還未簽下入掖庭的正式文書——因她還沒想好自己的名字。
就在她下意識要寫下‘周三娘’的時候,姜侯輕輕攔住了她落筆的手:“你不是玉娘了,自也可以不做周三娘。”
掖庭宮女文書上的名字,是新的開始。
*
周小娘子捧著小小的幹花,請教姜侯這是什麽花。
蕎麥耐旱耐寒,不喜水,因而南方很少見。周小娘子這是第一次見到蕎麥花。
她認真聽著姜侯講起的關於蕎麥的一切,尤其是聽到——
“蕎麥花與旁的花不同,雕而不零,枯亦不落。”蕎麥花很奇妙,哪怕在枝頭上枯掉,也不會落下。於是百姓們收蕎麥的時候,往往還能收到很多幹花。
花朵雕而不零,枯亦不落……
植株耐旱耐寒……
周小娘子捧著小小的蕎麥花,想好了自己的名字。
*
燈下,周小娘子在燈下,於公文上一筆一筆寫下自己的新名字。
她的十三歲到二十二歲,已經過完了。
蘸著的是墨,亦是淚與血。
她曾經唱過的曲兒中有一句話‘夢尋歸路多參差’。
她沒有歸路,但她……要有未來了。
筆落,字跡端正。
周小娘子坐在燈下,帶著笑意,第一次念了一遍自己的名字:周蕎。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五月,原本是大唐最受歡迎的月份之一。
因根據假令,五月除了端午的休沐外、下半月還有十五天的田假,以供官員們‘農忙’。
簡稱放假月。
但今歲,許多朝臣站在大朝會上,就覺得接下來要放的這個‘田假’,簡直是……諷刺啊。
這是特意趕在他們放‘田假’前,告訴他們,你們將要保不住自己的田了嗎?
裴行儉讀完長長的一串勸農使名單後,含元殿鴉雀無聲。
還說什麽?
這天後的詔書才下,吏部所有的勸農使居然都選好了!而且之前竟然一絲風聲不漏。
也是今年旱情的緣故,哪怕吏部尚書親自選了許多擅術算的低等官員,又調了長安城周邊不少縣尉回來,朝堂之上都只以為是為賑災事。
如今想想,吏部尚書選了許多縣尉……而縣尉的職責是什麽?雖只是小小九品官,但卻正好管著一縣年收耗實庶務(糧食局),還有一條就是負責查收率課調!(稅務局)
這也是裴行儉選人的原則:全是有基層經驗,真正與當地鄉裏打過交道,下過田畝的官吏。
總之,聽裴行儉念完後,世家朝臣們幡然而醒:這就是預謀已久啊。
他們甚至開始懷疑,這姜相驟然病歸,不得不離開朝堂去做什麽巡按使,莫不是帝後、東宮與姜相一起做的戲吧!
要不是生此事的主力,東宮屬臣李義琰還正蹲在河渠旁看河渠,他們更要這樣懷疑了!
見天後將人都選好了,朝臣們自知反對也無用,只好另想法子——
然能壓住攝政天後下詔的,也唯有皇帝了。但,時值端午盛夏,皇帝一如既往病的厲害,除了天後、兒女和長樂公主等幾個同胞姊妹,其餘一個人也不見。
這再想求情,也得見到人才行啊。
若說求東宮……現在東宮上下朝臣皆是帝後換過的人,去求東宮簡直是自投羅網啊。
這一日大朝會上,天後鳳目微揚,神色威儀端凝中又帶了幾分和悅:“端午值中夏,炎天暑熱,諸卿保重。”
**
這日裴行儉回到家中,就見家中多年老仆看到他還驚了一下,然後立馬擡頭看了看日頭問道:“今日郎君怎麽這個時辰就回府了?”
這一問,簡直問出了裴行儉一把辛酸淚。
說來,這是自姜相離朝後,他第一次回府比夫人庫狄琚要早。
於是庫狄署令從署衙回到府中時,見到他還特意行了個見上峰的官禮,笑道:“恭喜裴尚書,終於能歇一歇了。”
裴行儉原本正端著一杯苦參飲放空自己,聞言不由帶笑,也特意起身回了個官禮:“多謝庫狄署令。”
夫妻倆這兩三月,能坐下來說說話的時間也不多。
今日正好有空,裴行儉就與夫人說起,準備將蘇味道和王遽(王勃次兄)調回吏部為郎中之事。
若是吏部人員調動的私密公事,裴行儉自是不會透露於家人哪怕是夫人,譬如剛過去的選勸農使之事,他在家中也未漏一點風聲。
正如庫狄琚也從不與裴行儉說起城建署的事兒。
但這回又不一樣——
蘇味道和王遽,皆是裴行儉的女婿。他們要調任回京,裴家兩位小娘子也要回京。
庫狄琚的記性很好,很快想起:蘇味道現為鹹陽縣令,王遽現為代州別駕,總之,都是京外官。
將兩個京外官調回京城,還是調回吏部,尤其還都是自家女婿。
庫狄琚不由問了一句:“你如此不會被禦史彈劾嗎?”
他話音剛落,就聽裴行儉說了一句:“若是有人疑我,就彈劾罷,令我別幹吏部尚書了。”
庫狄屬令:嗯?這種話聽起來怎麽還有點耳熟呢。
裴行儉擺爛了一句後,又正色道:“我是量才而用,天後也是首肯的。”
他若真要徇私提拔家人,他自己還有兒子呢,也都在外為地方官。
為何非要用女婿?
還不是因為兒子不如女婿,畢竟……兒子是自己生的,能不能繼承自己的本事,這個看天意。
而女婿卻是按照自己心意選的!在幹活上,還是女婿好用。
曾經庫狄琚就無語過,裴行儉大概是吏部的官當久了,選女婿就像是選下屬——他對這兩個女婿的評價就是:“此二子
,皆吏部銓衡才。”[1]
“他們也都在外面歷練幾年了,該回來了。”兩個人都是二十四五歲的年紀,正是體力精力旺盛又有一定經驗的黃金年齡。
庫狄琚聞言頷首道:“也好,兩位小娘子回京,說不得還能幫幫我。”
說來,兩位小娘子都是裴行儉之前病逝的夫人陸氏所出之女,並非庫狄氏的親生女兒。
但以庫狄氏的性子,本來就不是拘於內宅的人,自不會出現什麽繼氏夫人與原配所出的小姐勾心鬥角這些情形。
且因她與兩位小娘子年紀不過差十歲左右,比起繼母,倒是更像是姊妹。
這些年她還給兩位不在京中的裴小娘子,送過城建署的水泥工藝品(若不是內部人員折扣價,裴行儉一年俸祿都不夠)。
“正好近來城建署忙得很。”三月前安定公主處送了方子來,城建署這些日子都在試煉透明玻璃制品,之前出爐和吹制的兩批,都不是很滿意。
不光裴行儉忙,庫狄琚這幾個月也沒閑著。
於是聽到兩位她熟悉的,飽讀詩書聰敏明/慧的小娘子要回來,她第一反應就是,哎,可以當幫手。
裴行儉總覺得哪裏有點不對。
但他太累了,也就沒深想,點點頭:“城建署之事我不便多聽,你們商議著來吧。”
**
端午後,比一百多位勸農使到江南西道更早的,是飛表使。
姜沃收到了許多信函。
除了一定有的媚娘、曜初的信,以及朝中友人的信外,竟然還有一封皇帝的禦筆函。
見到皇帝熟悉字跡的時候,姜沃下意識就遞給了崔朝。
崔朝又遞回來:上面寫著的是姜卿親啟。
姜沃拆開來看過去,前面都是誇讚她在江南西道行事之詞。她直接略過往後看去——這些讚揚,在前幾日,帝後在往江南西道賜端午節禮的時候已經都見過了。
果然,俗話說得好:“老鼠拉鐵鍬,大頭在後面。”
皇帝的重點也在後面。
只見皇帝誇過她的行事,筆鋒一轉開始斥江南西道世家行事齷齪,竟妄圖賄巡按使以聲色犬馬。
而接下來,皇帝寫了兩句屈原《九章》裏的話來‘勉勵讚美’姜沃:“朕知姜卿品性清慎無暇,絕非‘變心而從俗兮’之輩,亦會‘閉心自慎,終不失過兮。秉德無私,參天地兮’。”[2]
姜沃:……
說來,這兩句話確實是讚揚人的品德,不因世俗而改變志向,謹慎無失堪配天地的良言。
但皇帝特意寫在世家要給她送‘門客’賄以聲色之事後,姜沃就直接認定,皇帝絕對是在對她陰陽怪氣。
這兩句話一出,姜沃眼前簡直幻視那個‘我在盯你’的貓頭表情包。
姜沃忍不住腹誹:陛下這人過河就拆橋的本質從來沒變過。她在這兒冒著風險給大唐‘燒鍋爐’,剛燒好一鍋水呢。
崔朝也看到了皇帝的禦筆信,於是在姜沃轉頭看他的時候,立刻舉手以示清白:“我未寫信告知陛下此事。”
姜沃嘆口氣,帶著關懷感傷的語氣道:“唉,陛下想來頭風又發作的厲害。”然後把信塞給崔朝。
“你幫我寫一封回信我再抄吧。”
禦筆信不能不回,但姜沃真不想回應皇帝這腦回路。
**
比起皇帝這封信,自然是媚娘和曜初的信更讓姜沃歡喜。
尤其是曜初的信。
她拆開信封後,就見信封裏掉出幾朵小小的白色幹花,是蕎麥花。
就見曜初信裏寫著,司農寺於這個旱季篩選出的蕎麥佳種,已經大批試種植了。
說來,蕎麥的畝產量是不如麥、稻的,故而不會大批量專門用良田種植。但蕎麥有個不可替代的好處,那便是可以與其他作物輪作換茬,在麥收之後再種植,避免了田地的空窗期。而且蕎麥耐旱,生長周期短,因此蕎麥才是重要的救災之物。*
今年,也是曜初第一次親眼見到大片的蕎麥田。
蕎麥是很少有的會開花的糧食。而且花開的特別漂亮——
“姨母,蕎麥花像是滿地雪一般。我摘了幾朵送給姨母。”
“只盼到了秋日,蕎麥豐收之際,會是個蕎麥豐年。”
*
而姜沃壓在書中的幾朵蕎麥花,還被玉娘看到了。
當然現在,沒有人叫她玉娘,人人見了她,都是喚周小娘子的。
其實按照律法,周小娘子該回到她家裏去。畢竟按照大唐律,
被‘逼良為奴’的百姓之子女,待引檢正身後,應問明父母所在處,將賣身文券廢除,官府重錄關牒,送還本家。
但她不想回去跟著爹娘。
以她這些年的經歷,若是回去曾經的坊中,不說周圍人會如何看她待她,只怕連家人都不知該如何對她。
周小娘子也不知該如何面對家人。
於是她再次鼓起勇氣,要求入掖庭——
掖庭中本來就有兩類宮人,一便為選長安城周邊良民之女入宮為宮人,還有便是原為私家奴婢,原主被抄家後沒入官中。
周小娘子已經恢覆了百姓身,原不必被沒入掖庭,但她還是想跟著姜侯一起離開這裏。
能進入掖庭多好啊,那裏都是女娘和宦官。
且她已經聽其餘女親衛說過,姜侯就是從掖庭女官走出來的。
周小娘子唯一擔心的就是,不知她這樣……姜侯願不願意收她入掖庭。
姜沃自是願意的。
但周小娘子至今還未簽下入掖庭的正式文書——因她還沒想好自己的名字。
就在她下意識要寫下‘周三娘’的時候,姜侯輕輕攔住了她落筆的手:“你不是玉娘了,自也可以不做周三娘。”
掖庭宮女文書上的名字,是新的開始。
*
周小娘子捧著小小的幹花,請教姜侯這是什麽花。
蕎麥耐旱耐寒,不喜水,因而南方很少見。周小娘子這是第一次見到蕎麥花。
她認真聽著姜侯講起的關於蕎麥的一切,尤其是聽到——
“蕎麥花與旁的花不同,雕而不零,枯亦不落。”蕎麥花很奇妙,哪怕在枝頭上枯掉,也不會落下。於是百姓們收蕎麥的時候,往往還能收到很多幹花。
花朵雕而不零,枯亦不落……
植株耐旱耐寒……
周小娘子捧著小小的蕎麥花,想好了自己的名字。
*
燈下,周小娘子在燈下,於公文上一筆一筆寫下自己的新名字。
她的十三歲到二十二歲,已經過完了。
蘸著的是墨,亦是淚與血。
她曾經唱過的曲兒中有一句話‘夢尋歸路多參差’。
她沒有歸路,但她……要有未來了。
筆落,字跡端正。
周小娘子坐在燈下,帶著笑意,第一次念了一遍自己的名字:周蕎。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